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的墓葬出土的“無文銅貝”,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金屬鑄幣,早于公元前6世紀的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的鑄幣。秦朝方孔圓形銅錢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定金屬鑄幣。而中國的青銅器在世界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國出土最早的青銅器,是1975年在甘肅東鄉林家出土的馬家窯文化的青銅小刀,年代約為公元前3000年。中國的鑄幣和青銅器有較強的共通性,一是材質都為青銅;二是有一定的禮制,被賦予了國家統一的內涵;三是注重文字和樣式,是文化的載體。
到了現代,中國青銅器作為禮器、實用器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更多的是一種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而紙幣和電子貨幣的使用,也削弱了鑄幣特別是貴金屬貨幣在貿易結算中的地位。如何保留、傳承、發揮中國鑄幣與鑄器的傳統和優勢,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肅課題。
中國現代鑄幣(即人民幣)除紙幣和普通紀念幣外,貴金屬幣由于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經濟價值,得到了世界各國錢幣收藏愛好者甚至普通大眾的喜愛。中國貴金屬幣從1979年開始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30周年金幣以來,已走過三十多年,成果頗豐,屢過世界大獎。但在眾多的貴金屬幣題材中,青銅器可以說是最能說明貴金屬幣起源、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生活習俗演變、最能體現中國關于“天人合一”思想、最能闡釋中國關于“禮”等制度的題材之一。中國曾發行了中國出土文物(青銅器)金銀紀念幣(三組),對中國青銅器有了一個初步的介紹,但由于當時技藝的限制和題材的定位所限,青銅器本身的文化展現的還不夠豐滿和全面。特別是發展到了目前這個階段,人們對于審美的需求、對于文化的探索、對于自己民族的認知已經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
中國正處于實現“中國夢”的關鍵階段,中國夢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這其中,大力建設和弘揚新時代的中華文明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習總書記第一次闡釋中國夢是在國家博物館。恰巧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后母戊大方鼎就呈現在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3組)的5盎司金幣上,它本身就是中華文明很好的載體:首先它的鑄造傳遞了孝道,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制的;其次它的發現弘揚了愛國主義,普通的老百姓冒著生命的危險在貪婪、兇殘日寇面前保護了它。更不用說它巨大身軀和復雜工藝下所蘊藏的中國古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同樣,1/4盎司金幣上體現的是已流失到海外的人面龍紋盉,也在提醒著我們對建設富強國家的必要性和緊迫感。1盎司銀幣上的圖案“龍紋觥”,原型器物被認為是“寶中之寶”,是觥中造型最為獨特、形象最為逼真的一件。金銀套幣(1/4盎司金幣與1盎司銀幣)上的圖案都有龍紋(夔龍紋),也體現了中華民族以“龍”為圖騰的特點。以亞址方尊為圖案的1公斤銀幣和亞 方罍為圖案的5盎司銀兩枚幣,采用了硫化工藝,并進行手工打磨,真正實現了幣中有器、互映生輝。
青銅器金銀系列紀念幣特別是第三組的面世,是中國鑄幣與鑄器兩種相近共同文化的結合和碰撞,是中國金銀紀念幣領域題材審定領導、設計師、雕刻師、技師等各方面專家對中國鑄幣與鑄器關系的全面思考、深刻理解和不斷探索的智慧結晶,是傳統文化、技藝結合當代工藝的產物;既使中國金銀紀念幣增加了更豐富的內容,也賦予了中國青銅器新的生命。
更多精彩內容登陸上海聚金堂:http://www.bjyoan.net.cn
上一篇:當心貴金屬紀念金銀幣中的“李鬼”
下一篇:如何鑒賞青銅器金銀幣
?立即獲得免費定制設計方案
注:星號欄目為必填欄目歡迎添加
關注我們
微信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