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過近代幣的泉友都知道,近代幣中的袁大頭和開國紀念幣,在1949年國民政府的金元券,銀元券貨幣信用即將崩潰,只能大量重鑄袁大頭銀元和開國紀念銀元,來挽救即將崩潰的貨幣信用危機,這是近代幣中鑄造量最大的銀幣品種。發行近一個世紀以來,絕對價值幾乎沒有增值,反而貶值。據文獻記載,當年一個袁大頭就可供一個人生活一個月。現在1枚袁大頭充其量能賣到200元人民幣,恐怕半個月都難以維持。而三鳥幣,東三省幣,汽車幣等鑄造量少的銀幣,現在的絕對價值就要高得多了。
由于前段時間早期發行量和實鑄量小的金銀幣漲幅比較大,有的甚至出現一幣難求的現象。其實這是很正常的。收藏界公認的法則就是物以稀為貴,收藏和投資現代貴金屬幣也是如此,目前我國發行的絕大部分國家目錄,標注的都是計劃發行量。計劃發行量只是一個批準發行量的概念,具體生產了多少,還要看實際鑄造了多少,這實際鑄造了多少的數量就是實鑄量。
實鑄量,是對計劃發行量各階段的具體實施鑄造的數量。實鑄量在一定時間段內是動態的。在合同規定的發行期內,開發商根據需要分期分批生產。發行期一般是一年。有的產品根據合同約定生產時限較長,在初期生產了一定量后,在合同期內就沒再生產,這第一批的量作為實鑄量公布了。如果在合同期內又生產了,那么前面生產的量就只能算是初始實鑄量,在最后整個合同期完成了,所有實際生產的數量就是這個幣的實鑄量。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在1998年編制的目錄有些是屬初始實鑄量,這些幣后來發生的生產量,還要根據翔實的資料加以補充和修正。
實鑄量,對收藏投資者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從國際權威克勞司硬幣目錄上看,現在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公布實鑄量,而我國由于早期發行的貴金屬幣是以代加工形式生產的,缺乏完整可靠的原始數據,而且實鑄量是一個動態的生產過程。所以我國早期貴金屬幣的實鑄量一直是那么撲朔迷離。
在中國現代金銀幣中,除熊貓幣2001年以前,是根據當年國際市場的需要,而無限量發行外。還有太極圖1/10oz金幣和1oz銀幣,孔雀開屏1/10oz、1/4oz金幣,96年1/20oz麒麟金幣,96年20g普制麒麟銀幣和97年20g、1oz麒麟普制銀幣也都是無限量發行。但就是這些無限量發行的幣種,其實鑄量也是有限量的。其它中國現代金銀幣中的紀念幣,特種幣均有發行量和實鑄量。我國貴金屬幣的發行特點是量少品種多,有利于收藏投資。
發行量是國家的發行信用,而實鑄量不應大于發行量。如有個別幣的實鑄量大于計劃量幾枚,一般都是作為樣幣,由有關部門保存而不能出售的。
不知泉友們是否發現,同樣由中國人民銀行嚴格審核,發行的中國金銀幣目錄,其中辛亥革命70周年金幣,公布的發行量是1338枚,12屆世界杯足球金幣公布的發行量是1261枚。而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的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大全上,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金幣和12屆世界壞金幣的發行量均為1500枚。發行量公布的數量不相同,其實這就是實鑄量和發行量的公布。因此可以認為;凡公布不是整數的發行量均應看作是實鑄量,這種情況,金銀幣均存在。
中國現代金銀幣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在失敗的計劃經濟和文化大革命的嚴重破壞下,中國的國民經濟已到了崩毀的邊緣。為了迅速改善國民經濟,換取外匯是非常重要的。1997年前的十多年,中國現代金銀幣以出口換取外匯,支援國家經濟建設為主要發行目的。故而按國際慣例,除熊貓普制金銀幣,是根據國際市場需要而無限量發行外,其它中國現代金銀幣中的紀念幣,特種幣,均根據國外幣商委托制造申報的發行數量,審批核定數為發行量。一般程序是;由境外錢幣商向中國人民銀行審報一個金銀幣項目:包括題材,發行目的,發行量及材質,品種。經中國人民銀行審批立項(重大題材要報國務院批準)。然后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安排所屬三大造幣廠生產,由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銷。發行量以審批核定數為準。但是實際生產過程中會出現許多情況,而減少實際鑄造量。
更多精彩內容登陸上海聚金堂:http://www.bjyoan.net.cn
?立即獲得免費定制設計方案
注:星號欄目為必填欄目* | * |
* | * |
歡迎添加
關注我們
微信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