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屬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肖類的投資收藏品作為傳承傳統文化的載體,相對一般收藏品具有獨特的產品特色。每年的年末和年初都是生肖題材藏品倍受關注的重點期,隨著2016年賀歲季的到來,生肖類藏品也逐漸走俏收藏市場,其中,中國人民銀行于11月發行的“2017中國丁酉(雞)年金銀紀念幣”無疑是聚焦亮點。隨著該套幣的發行,錢幣市場再度進入“生肖時間”。
在中國人民銀行每年公布的貴金屬紀念幣發行計劃中,第二年的生肖幣大都是收官項目,也是各地經銷商和消費者最重點關注的幣種之一,經銷商想盡辦法提高自己的“分配量”,消費者翹首一年,大都也期盼此幣面市。市場上,人們用“最受青睞的金銀幣”來形容生肖幣。生肖幣之所以廣受歡迎,原因很多,諸如生肖文化的傳承、題材親民吸引力大、每年發行形成系列等等。但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其長久的積累形成了“收藏慣性”,購買生肖幣已成為投資收藏群體的“習慣”,就像過年吃餃子、貼對聯一樣。筆者認為,在中國錢幣市場上,能達到如此地位的幣種只有兩個:一個生肖幣,另外一個則是熊貓幣。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公告顯示,“2017中國丁酉(雞)年金銀紀念幣”于11月16日正式發行,該套紀念幣包括金幣10枚、銀幣7枚。隨著該2016年收官項目的發行,相信各地經銷商的預約熱線也忙了起來,加之歲末收藏、送禮等多方需求,各地的幣市也隨之開始升溫。但筆者想提醒大家,市場升溫的背后謹防“李鬼”增多。
另外,生肖幣的收藏也是有“套路”的:第一,按照形制收藏。生肖幣除了常規的圓形之外,還有梅花形、扇形、長方形,可以說是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中規格最多、形制最豐富的系列之一,因此收藏愛好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自己喜歡的形制進行收集;第二,按照規格收藏。生肖幣的規格很多,很難做到集齊所有規格,可以有針對性地專門挑選一種或幾種規格系統收藏;第三,按照材質收藏。自1981年發行雞年生肖幣以來,分別采用了金、銀、鉑等多種材質進行鑄造。因此可以根據各自的經濟實力、集藏環境等制訂適合的集藏范圍;第四,根據工藝收藏。早期生肖幣的工藝都是采用本色工藝鑄造,自1998年戊寅(虎)年生肖幣開始,彩色移印工藝開始出現,并迅即受到人們的追捧,因此工藝也是一項評估因素;第五,按照系列收藏。自1981年發行生肖幣以來,已經形成了幾個輪回。因此,根據不同的喜好和集藏目標,根據12年一輪的規格,結合發行情況進行系列收集,也不失為一種理想的集藏方式。
在節慶需求的多因素拉動下,每年的生肖幣都會不同程度的拉動歲末幣市的升溫,但幣市近幾年一直處于調整期,歲末年初過去之后,市場會再次趨于平淡。筆者認為,本次由生肖幣帶動的歲末市場升溫或許能成為幣市復蘇的一個開端。筆者之所以這樣認為,源自整個藝術品交易行情的逐漸復蘇。
2016年藝術品秋拍已過大半,各大藝術品拍賣公司的拍賣結果甚是喜人。如作為書畫拍賣市場的“風向標”,今年嘉德秋拍“大觀”書畫夜場共拍到9.29億元,成交率72%,其中張大千的《巨然晴峰圖》,以1.035億元成交,再次讓市場“興奮”起來,其他專場的人氣和成交率也較為突出。再回想從今年年初開始,國內外各大拍行紛紛創出拍賣記錄,保利香港4月的春拍上,吳冠中的《周莊》以2.36億港幣刷新紀錄;5月佳士得“戰后及當代藝術”夜場拍賣中,6位戰后藝術家都打破了個人原有的拍賣紀錄……全球藝術品市場似乎正在回暖。有收藏者在嘉德“大觀”夜場拍后感嘆,市場繁榮時的那股“齊白石熱”又回來了吧?熱門大師行情又卷土重來了嗎?繼而引發了一系列關于市場回暖機遇、新一波市場周期到來等議論。
這一波拍賣熱度能否啟動整個大行情或是曇花一現還有待觀察,但筆者認為,貴金屬紀念幣作為藝術品市場的一個分支,尤其隨著近年來錢幣文化的普及,當代錢幣從小眾收藏逐漸發展為重要類別,整體藝術品交易行情的升溫,可以作為幣市發展預判因素之一。
更多精彩內容登陸上海聚金堂:http://www.bjyoan.net.cn
?立即獲得免費定制設計方案
注:星號欄目為必填欄目歡迎添加
關注我們
微信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