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宋太祖太平興國年間,有個名叫李飛熊的人,偷用驛馬,詐稱使者,被朝廷識破斬首。為了記取這個教訓,以防再有人冒充使者,朝廷規定給每位使者發一枚有特殊標記的銀牌,入朝晉見時佩戴在身上,當時被稱為“腰牌”,后來逐漸發展成代表不同的級別和顏色的腰牌。
到了金代,女真族派遣使者外出,貴者佩金牌,呼為“金牌郎君”,次者佩銀牌,呼為“銀牌郎君”。兩種徽章分別鑄刻有六七個篆字,證明使者身份和地位。除此之外,中國古代著名的虎符、魚符、腰牌等均是現在徽章的雛形,已具備了現代徽章“憑證”的特征。
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徽章,始于清代。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中《服飾類·徽章》一文寫到:“徽,幟也。古以旗幟為旌別,故設徽章。今謂凡可為旌別之記號者,曰徽。常用者以金銀銅為之,暫用者以綢絲綾為之。”
中國歷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徽章是大清御賜的“雙龍寶星”勛章,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枚勛章。“雙龍寶星”勛章是由當時的同治皇帝以及實權在握的皇太后慈禧的特定。
當今收藏市場占主導地位的還是字畫、陶瓷、青銅器、玉器、郵票等,在短時間內徽章還無法與這些抗衡。但恰恰因為現在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價格未穩定,更具投資空間和潛力。而且,徽章的發行量小,不可再生,更具收藏價值。
上一篇:金銀徽章定制制有哪些流程 ?
下一篇:成為徽章的藏家需要具備什么
?立即獲得免費定制設計方案
注:星號欄目為必填欄目* | * |
* | * |
歡迎添加
關注我們
微信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