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是我國古代特有的教育組織形式。它萌芽于唐末五代,興盛于宋、明,普及于清代,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上千年,是我國古代教育里面濃墨重彩的一筆。書院不光是教育組織,同時又是與教育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學術研究機構,在我國的教育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書院作為封建社會特殊的文化載體,最開始的時候為唐代宮廷藏書之所,后來逐漸演變為封建士大夫闡發學術思想、傳道授業的特殊教育場所。幾經嬗變,到清代雍、乾年間,天下承平宴清,文教得以督興,昔日私人講學與闡發學術的書院被諭示改造為地方層次較高的官辦學校。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岳麓書院。岳麓書院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岳麓山下。因其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江夏黃仙鶴勒石刻篆,因為文、書、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絕”之稱。除此之外,還有明刻宋真宗手書“岳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 “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 “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岳麓書院學規碑”等等。
中國人民銀行在2006年4月18日發行千年學府——岳麓書院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其中1/2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為精制幣,含純金1/2盎司,直徑27毫米,面額200元,最大發行量7000枚;1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為精制幣,含純銀1盎司,直徑40毫米,面額10元,最大發行量40000枚。
紀念幣正面圖案正是岳麓書院大門,大門兩旁的對聯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隱約可以看見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穿梭在郁郁蔥蔥的樹林中間,好似從門前向內探視,“曲澗鳴泉”、“碧沼觀魚”、“竹林冬翠”,揮灑濃郁書香的園林小品或像儒雅的竹林賢士輕搖羽扇,或像苦竹淡讀的弱冠書生沉迷學海久不散。簡單的構成風格中蘊透著古韻,半遮半掩中極具大氣、包容、莊重而又平和的氛圍。迎合了今人對于千古書院古樸典雅的追求和憧憬。
金幣背面的岳麓講堂是書院的核心建筑,大氣磅礴,并有兩塊流鎏金木匾。分別是“學達性天”匾和“道南正脈”匾,高度評價了書院傳播理學的地位。千年學府--岳麓書院金銀紀念幣套裝集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與美學價值于一身真正體現了“天人合一,樸實無華”的岳麓書院獨有的深刻湖湘文化內涵。